食物的三大构成部分是: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。
碳水化合物:碳水化合物是由简单的小分子组成,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,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人体活动所需能量。因为消化吸收快,所以这类食物作为户外活动食品是很好选择。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我们食物摄入量的65%左右。
脂肪:脂肪的成分比碳水化合物要复杂,消化脂肪的过程也比消化碳水化合物所花的时间要长,所以它是一种供能持续时间更长的能量来源,在寒冷的地方睡前食用会觉得睡觉时比较温暖,但是作为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,显然它又不合适。它在食物摄入量中大约占15%。
蛋白质:蛋白质会在消化过程中分解成氨基酸,这些氨基酸能组合成人类肌体所需的蛋白质。它在食物摄入量中大约占20%。
那么这三类食物元素分别在现实生活中由哪些食物来提供呢?我们来一一列举:
除了以上三类之外,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必不可少。缺乏维生素会引起某类特定的疾病,缺乏矿物质,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,出现类似抽搐,痉挛等问题。
维生素可以通过新鲜蔬菜水果来满足,矿物质简单点也可以通过盐分的摄入来满足,如果要求高一点,可以直接买维生素片剂和矿物质电解质粉剂来实现。
有些肉食爱好者,出行只带牛肉干,缺少碳水化合物类食品、维生素及其他食物,这是不可取的。食品的构成应该均衡而全面,而不是偏颇地只准备某一类。明白了食物构成,我们就大致清楚应该准备些什么食品了。
除了考虑食物搭配的均衡性以外,还需要考虑其他要素:
体积小:长距离、高强度线路,对于物资的要求比较高,要是长距离长时间不能补给,只能自己携带,那就要求装备及物资的体积一定要够小,否则再大的包也不够装。
一个60升的包,如果装的都是些虾条、薯片、薯条等膨化食品,那还剩多少空间留给其他装备呢?而一块小小的压缩饼干,就能满足成年人至少一到两顿的需求,可以腾出多少空间来啊!
压缩饼干热量高、体积小
另外推荐带热量高的干粉土豆泥,但是土豆泥都配了一个盒子,为了减小体积,可以拆开盒子,把干粉全部倒入一个乐扣食品盒,这样可以有效减小体积。
能量高:一个成年人在寒冷天气下,一天应摄入4000~6000卡的热量。如果我们选择的食物都是低热量的,比如女孩子喜欢吃的果冻,那得吃多少才能满足身体热量需求啊?
背包的空间是有限的,食物越多,就会占用一些必需物资所需的空间,同时增加背负负担。因此,所带食物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。
高热量食品:黑巧克力
食用简单:在艰苦的环境下,最好的食物是简单处理就能食用的。想想看,在辛苦行进一天之后累得不想动了,但是食物还需要清洗、剥皮、切丝、烧水、蒸煮、过滤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吃到嘴里,不知道你会不会抓狂?如果食物只是简单处理就能入口,是不是很方便呢?
牛肉干耐饥
环保:环保是个题外话,但是不能不说。很多优美线路就是垃圾毁掉的,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想带走垃圾,而是因为产生的生活垃圾实在不方便带走,比如吃完后油腻腻的塑料袋、罐头铁皮盒,类似这样的垃圾,谁都担心会弄脏自己的背包和装备,所以索性一丢了之。既然如此,为何不在准备物资的时候就避免带这类食品呢?
按照以上方法来准备食品,你的背包会精简很多。另外,长线应尽量带单兵食品,不搞集体伙食。很多队伍出行喜欢搞集体伙食,没错,这种方式会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,但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,不赞成这种做法:
早餐:食用麦片、黄油、面包、咖啡、火腿肉、土豆泥,这些食品都很好携带,易于食用(用开水一冲泡即可),能满足身体的能量和水分需求,营养也比较均衡。
即食麦片,营养又方便
路餐:路餐要求提供热量快速,方便随时补充,所以我常用坚果(腰果/杏仁/花生)、葡萄干、香蕉干、甘薯条等混合在一个袋子中,路上随时抓一把食用,中午休息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我会补充点肉类食品,一方面是调节口味,一方面是能持续提供热量。
来点干果补充能量
晚餐:这是一天当中最为正式的吃法,通常食用冲泡米饭作为主食,配一些干肉、然后用干粉蔬菜和汤料兑汤,以补充一天的盐分和水分流失。
本文作者断肠草
转载于 邵阳户外网